小学三年级的儿童正处于玩伴期,心思不在学习上,天天一直玩不够,如此的孩子在现实日常是经常见到的,父母也是为孩子厌学而烦恼,九岁孩子厌学如何解决?
九岁孩子厌学如何解决?
1、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合
父母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适合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不然孩子就没兴趣;又要确保这个目的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不然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2、承认差异发现孩子的潜力所在
有的父母喜欢攀比,其他人家的孩子如何那样聪明?人家1、,你呢?如此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其他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母亲喜欢其他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质状况为基础。孩子目前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做合适的目的,千万不要由于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需要我们的孩子肯定也要跳那样高。
父母要发现自己孩子的特征和长处。人有差异性,要承认差异,要知道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潜力,更有优势。不要只不过为了我们的面子逼着孩子念书,在重压下念书是做不好的。
3、别把孩子当成装常识的“米袋子”
到底哪种孩子是好孩子?是否只有100分的是好孩子?假如孩子为人非常不错,动手能力非常强,常爱提问题,那也是好孩子。父母要探寻、激起孩子的优势项目,在这方面多鼓励孩子。
其实父母要想了解,你是要培养一个装常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你期望我们的孩子是常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
若是要培养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何,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何。
4、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孩子的学习力进步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比较合适。譬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进步起来了,再学习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目前不少父母倒过来了,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这就错过机会了,事倍功半。哪个年龄要干什么事。
5、让孩子领会收获感
我感觉,父母在学习上不要大包大揽,但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意识的作为。
莫言为何会喜欢写作?他一个人回忆说,就由于三年级的语文老师非常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作范本读出来。
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历程。这给大家一个启示:孩子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收获感。有收获感才会感兴趣。
6、要为孩子解决具体问题
对父母来讲,在孩子遇见困境时,假如你只不过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肯定可以的”也意义不大,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譬如有些孩子刚进小学时做数学口算题目比较困难,父母可以借鉴体育练习中“分解动作”的做法,40道题目,孩子一下做不完,父母可以把题目分成8组,每组5道题,做完一组再做一组。可以用“限题计时”提升效率,譬如每做对5题的时间记录比较,或者“限时计数”的方法,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几道题。这办法同样适用于抄写词语等作业。
如此把一个比较困难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教师和父母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高自信心和兴趣的有效办法。
7、用孩子喜欢的办法激起好奇心
保护和激起好孩子的好奇心对于激起学习动力也尤为重要。
我记得小时候,生物老师教大家养小球藻,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上自来水,天天往水里吹气,慢慢水的颜色变绿了;还让大家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埋入泥土里察看怎么样慢慢长成一条条蚯蚓来……我感觉像变魔术一样,因此就想长大了要做生物学家。
后来物理老师教大家做矿石收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自己装的收音机同意到广播那一刻真的非常开心,我又想做无线电创造家。
其实这类动手的小实验也是父母可以带孩子做的,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探究习惯很有用。
8、父母做榜样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条渠道:自我学习,同伴合作,专家引领。自我学习和同伴合作刚刚已经谈到了,“专家引领”的这个“专家”对小朋友来讲,不只包含老师,还包含父母。
最好在孩子学习时,父母不是跑去看电视、打牌、跳舞,更不是站在门口看孩子是不是在写作业,而是坐在孩子身边一块看书学习。